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

環藝所同學又獲獎-玉山地區獼猴生態-由111部公共電視公民新聞獎參賽影片中脫穎而出

公視「peopo公民新聞獎」得獎出爐 短片報導及新聞專題 南華大學皆獲獎

image
「peopo公民新聞獎」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研究生陳柏濡、傳播學系一年級陳佩芬雙雙獲獎。
 【嘉義訊】公共電視一年一度競爭相當激烈的「peopo公民新聞獎」,日前公佈得獎名單,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研究生陳柏濡、傳播學系一年級陳佩芬雙雙獲獎,為全國各大學參賽之冠。

 為鼓勵各地方對於公共議題有興趣的朋友,走入生活各個角落,拍攝地方故事與公共議題,促進公民的資訊傳播,公視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共同舉辦「PeoPo公民新聞獎」,也藉以提升網路影音公民新聞的報導品質。

 第四屆「PeoPo公民新聞獎」首次分為三分鐘以上的「新聞專題組」與三分鐘以內的「短片報導組」,兩組共有215件作品參賽,評審以「公共性」與「新聞性」為評選標準,共選出35位入圍者,整體水準相當高,評審費盡思量,最後精選出「新聞專題組」及「短片報導組」各五位得獎者。

 南華大學共有3項作品入圍,其中2項得獎,分別為傳播系的王櫻錞以「明眼人按摩解禁,盲人憂生路斷 (探討盲人未來的生計問題) 」入圍短片報導組、陳佩芬則以「不能沒有你,叭ㄅㄨ的故事(紀錄更生人重回社會的艱辛)」參加新聞專題組,並從104部影片中入圍獲獎,這是陳佩芬第二次入圍同一獎項,第一次獲獎。而環境藝術研究所的陳柏濡以「餵食情況嚴重,獼猴生態浩劫(探討玉山地區獼猴生態)」參加短片報導組,從111部參賽影片中脫穎而出入圍獲獎,這是陳柏濡連四次入圍同一獎項,今年也是第一次獲獎。  從所有參賽影片中分析背景顯示,參加這項獎項競逐者,以各大專院校傳播系學生為眾,一部份則具有媒體專業背景,也有一些是個人影音工作室的專業媒體人,陳柏濡與陳佩芬在如此激烈競逐氛圍中,以敏銳的公共性議題為報導主軸獲得評審青睞而獲獎,誠屬實至名歸。

 由公共電視與卓越新聞獎基金會共同主辦的「peopo公民新聞獎」評審標準,非常重視公共性、新聞性與技術性的整合呈現,公共性又包括「切身性」、「觀點獨特性」、「影響力」與「批判性」,新聞性又包括「真實」、「即時」、「深度」、「追蹤」,技術性則包括「運鏡」、「文字」與「說服力」等特性。

 獲獎的陳柏濡與陳佩芬長期投注在嘉義地區的公共議題報導,其內容深獲peopo公民新聞平台重視,作品則時常被公視新聞頻道採用,去年88水災之後,倆人攜手合作深入阿里山重災區,持續報導部落重建過程,深獲族人稱許,過程中並協助各部落培訓建置在地公民記者,使部落得以透過peopo公民新聞網絡持續向外發聲,這在重建過程具有相當影響力,陳柏濡與陳佩芬並合作製作一系列「88週年專題報導」,多次喚醒公部門重建缺失,也呼籲族人攜手走出陰霾,其強烈的新聞批判特質,深受重視。

 陳柏濡與陳佩芬雖然僅以小V8攝影機及傻瓜數位相機為工具,竟成功突圍,令人相當訝異。陳柏濡表示,公民記者講求「在地深耕 向外發聲」,過多的剪輯特效,對公民記者的採訪並不具特別意義,反倒是簡短扼要的批判性公共議題,最能突顯公民記者存在的價值。

 為提昇個人本職學能,陳柏濡與陳佩芬更孜孜不倦的走回校園繼續深造,陳柏濡目前就讀南華大學環境藝術研究所,陳佩芬則就讀傳播學系,他們都希望能有更強的學術理論來支撐公民新聞的生態價值。
 2010/12/21

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

黃金海岸的竹屋建造




孟宗竹+兩個人(的技術)+挖基礎的圓筒鏟+鐵絲及剪纏器,即可完成骨架。

南區文化圈命名運動



換到海邊開會,換個空間情境,刺激社造夥伴們談論自身文化該有的名字。